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核算影响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0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价值,则资产已经减值。《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制约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二)资产减值会计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策略。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

(三)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流入或流出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四)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

可比性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避开了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确实具有其重要性和优越性,但近年来的实施,由于被一些企业为了种种目的歪曲使用,以及资产减值准备本身存在的缺陷,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又影响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质量。

二、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理由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是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理由之一,使得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资产账面价值严重背离资产实际价值,资产虚增,利润虚增,许多企业虚赢实亏,造成会计信息缺乏客观真实性。
《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只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计提策略、计提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自行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有的也只作了笼统的说明,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各项资产的市场、获利能力等情况做出判断,操作性不强。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有现行市价、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等。由于计提减值准备中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一方面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又使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给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
现举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增企业利润”实例说明如下:
XXX通讯公司于2006年3月29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对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不足整改报告》的公告,公告显示了公司2005年虚增利润4952万元的情况。其中包括少计坏帐准备4392万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万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5万元。企业对此事件仅解释为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以及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真实等理由造成的,而有关专业人员却有不同看法。2004年该通讯亏损17984万元,如果2005年继续亏损,则将被ST。但是“会计处理不当、会计估计不当”就有蓄意作假之嫌。
不计或少计资产减值准备不仅与与会计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还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难以摆脱年末粉饰报表的情结。而且在当时给投资者造成的重大误导,也已经构成虚假陈述。另外,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规定,滥用谨慎性原则,设置秘密准备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利用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给予企业的自主权,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各期利润的一个“蓄水池、”,根据企业各期实现利润的情况,多提、少提或是不提资产减值准备,甚至冲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各期资产账面价值和利润。这就造成了企业利润均衡的一种假象,使会计信息不再真实可靠,这一不足不能不引起重视。

三、资产减值准备有关不足的对策


产生资产减值准备的不足的理由是多方面的,有业务道德建设不够、有法律制度不完善、有监督机制不到位等等的理由,从现阶段实际情况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内部会计制约制度

会计制约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制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除了对“货币资金”有细则规定外,对其他经济业务的会计制约仅就策略和检查做了基本规定,使法律制度出现了真空段。

(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会计职业行为规范。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更重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现实的会计实务中,业务素质、本位利益等诸多方面的理由使会计人员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性管理迫在眉睫。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目前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的行为,不仅丧失了企业的诚信,而且也使会计的信誉备受挑战。对于参加会计资料的相关违法主体,不仅要明确其法律责任,还要提高法律责任的威慑程度。我国目前企业会计数据失真不足的日益严重与其法律责任的威慑效果低下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能真正规范企业会计的行为,打击利用会计手段的行为,保证一些企业在正常运作,维护公众利益。

(四)强化资产减值会计的统一性和明晰性

1.准则制定部门应谨慎确定企业的专业判断范围和谨慎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定性,国外研究也表明,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弹性,便于企业通过专业判断和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公司的特有信息,从而可以降低准则的实施成本。可以说,《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资产减值政策的相关规定是对基本会计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我们国家加大会计革新力度,尽快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具体体现。许多实证研究结果也已发现,面临“报表”压力的企业并没有正确运用《企业会计制度》赋予的会计选择权,而是将其视作了利润操纵的机会,违背了资产减值会计相关规定的初衷。因此,我们尽管并不主张简单通过消除会计选择权,以求得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仍然认为目前适当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是完全必要的。
2.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会计选择权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仍然主要依据政府对上市公司“报表业绩”进行配置,这就难以避开许多公司在无法通过“实际业绩”实现“报表业绩”,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往往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筹资。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革新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 栾建华会计核算的客观误差因素浅析浅析及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J]. 财会研究, 2001 [2] 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