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研究分析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12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机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硬件上财务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不再是手工操作。辛土会公众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单位内部职工越来越有意识需要了解和自身有关的财务信息,这就使得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求,巫待改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我国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依据和目标
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较为单一,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其主要就是基本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内容体系可以分为企业基本会计准则、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特别行业会计准则五个部分。其中基本会计准则构架的是整体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主要功能在于理论指导和定义功能;财务报表准则则是会计信息报告揭示准则;其余三个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具体会计实务的指导准则。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则只有一个类似于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总论,主要功能在于理论指导和定义,目标是为国家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同时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其所有业务核算计量必须服从于国家标准。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但也只不过是将国家对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标准制定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准则目标的多元化忽视了利益的矛盾冲突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都是为着一定的目标而存在的。从国际经验看,会计准则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其目标的设定都比较明确,目标定位也比较准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指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在会计信息使用者高度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情况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的多重性,必然会代表不同的各方利益主体的要求,而各方所处的立场和角度是不同的:国家注重宏观经济发展,侧重于财政拨款的有效使用;单位负责人从自身立场出发,会更加关注对单位资金的把握;单位职工会要求了解他们的最终福利及单位的长期发展;还有一些利益主体,他们关心企业的效益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利益。正是因为各自目标利益的不统一,试图通过由一方制定出满足各方利益的普遍适用的准则制度是不现实的(我国当前是由国家政府来承担这一职责的),它无法解决各相关主体之间所存在的相关矛盾。一味地忽视或者抹煞这种矛盾存在的前提下讨论准则和制度的安排制定,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现存的种种会计不良现象和后果的。
(二)事业单位准则制定的过程中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会计准则是会计理论通往会计实务的桥梁,这便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既要有理论界代表参加,又要有会计实务界代表参加会计准则既有方法、程序的技术性评价与选择问题,又有各方利益的协调问题,为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要求会计准则的制定人员应具有广‘泛代表性,充分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缺乏广泛代表性,只有政府官员和理论界代表参与,没有一些涉及其自身利益的相关部门的代表参与,在制定准则时无法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导致制定出来的准则不够完善,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部门的各自需求。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一)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要求当前有学者将会计准则不能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归咎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不透明、不公开,社会公众无法参与到准则制定过程之中,社会对于改进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增强其透明度和公开性的呼声越发高涨,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可以有效地对该问题加以解决,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程序透明度的要求。具体方法是在具体利益集团会计准则立项之后,就应该将其公诸于众,让广大的相关利益集团了解、参与到准则制定过程中来,在获得征求意见并对其进行处理后,应该将处理结果公开。只有适当增加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反馈和交流,才能使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公认性与科学性,并减少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二)统一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信息需求主体多元化要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仅执行一套通用的、相互衔接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为多种多样的外部使用者的需要提供服务,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财务报表应以向报表使用者呈现有用的信息供其决策。而当前统一一会计规范的重点在于详细规则,统一的会计处理准则由于其修订成本较大,同时相关的政府报批程序较为繁杂,导致修订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
(一)政府制定会计准则政府制定会计准则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一一是提供事业单位对于国家财政方面的信息,这主要与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拨款相关,因此,需要反映单位真实的会计信息,而要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完全可以按照国家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执行即可,不需要单独再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逝有一方面则是单位对于整个国家社会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一些指标信息的反映,如税收、固定资产等,对于这部分信息则需要政府明确规定单位指标的统计规则。
  (二)其他会计准则制定单位负责人、本单位职工和社会大众等各方利益主体可以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合身打造适合于自己的财务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要求单位按照其规定提供会计信息报告,进行决策。
首先,各相关部门的财务概念框架本身具有多元性。是充分发展的开放性框架。在多元开放性概念框架下,在当前现存模式下不允许使用的人力资源计价、公允价值等一系列先进的计量思想和计量方法均可采用,只要提供这些信息能够更加合理、真实的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更加有利于利益主体作出决策,那么,所有合理的计价方法和计量原则均可被纳入概念框架中。
其次,有人会认为这样制定会计准则会增加事业单位的信息提供成本,其实不然。一方面,各相关部门的会计准则并非是单个独立的,虽然他们的目标取向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信息的要求绝大部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仅仅是个别与其特殊地位相关的信息而已,针对各部门所需的低息分别制定会计准则、单位负责人会计准则、单位职工会计准则和社会公众使用会计准则等会计准则。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现存的会计准则划分为针对不同利益集团的会计准则;并相应的将所有信息针对不同信息需求部门分类提供,是一个由整体划分个体的过程,单位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非但没有高昂增加而且相比现在由单位任意选择不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成本还要经济;另一方面,伴随信息技术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实时更新成本也必然会大大降低。因此,会计准则的完善,会在成本有限增长的情况下大大增强其信息的决策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