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当前会计环境下高校会计目标定位工作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7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章在阐述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逻辑关系以及分析当前高校会计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会计目标应定位于以“受托责任”为基础,并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有机融合,才能充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作业
【关键词】 会计环境; 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 决策有用会计学论文题目
会计目标既是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基础,又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导向,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标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计目标的研究成为了西方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会计目标对制定会计准则及会计实践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逐渐成为共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在借鉴西方会计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开始对会计目标进行探讨,并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必须指出的是,国内外学者多是围绕企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http://www.328tibet.cn
业会计目标进行研究,对高校会计目标的研究还较少,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缺乏对会计目标的阐述,高校会计还缺乏准确清晰的目标导向。这种情况既不利于高校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又制约了高校会计实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且不利于事业单位(含高校)会计制度体系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借鉴国内外企业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对高校会计目标进行探究,为准确定位高校会计目标提供建议和对策显然极具现实意义。

一、会计目标、会计环境的含义及其基本关系分析

(一)会计目标的含义及主要观点

目标是指激发人们行为、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从系统论角度观察,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从事会计实务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提供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会计行为主体(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使用主体(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目标客体(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特征)及提供方式等是构成会计目标的基本要素,也是制约会计目标的主要方面。20世纪70—80年代,西方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1.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的形成得益于公司制、现代产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其内容主要是:资源的受托方接受资源所有者委托,有权对资源自主经营,并承担有效管理与运营受托资源的责任,双方通过法律制度、组织规则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各自的权责,形成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这样,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者运营和管理资源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的提供以反映受托责任为目标取向的理论观点。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计量受托的业绩;为了客观、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会计信息应尽可能精确;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历史成本。显然,受托责任观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强调真实地反映过去,主要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而对于未来事项很难反映;只顾及委托者的需求,而忽略潜在投资者的需求,使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在现代社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不分离或委托方、受托方关系不明确的组织普遍存在,这使受托责任观的使用受到质疑。

2.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是指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报告必须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它是在资本市场日渐发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随着企业股东日益分散和数目的日益增多,委托方变得模糊,此时,管理当局(受托方)的经营绩效若不能令人满意,股权持有人一般不会或不能直接更换管理当局,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该部分产权,购入其认为有效的其他产权。在此条件下,信息使用者不仅包括目前的投资者、债权人,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他们既需要传统的历史信息,更关注与未来发展相关的信息,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而这些信息的提供不得不借助于会计系统,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以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的理论观点。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因此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信息量多多益善;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在会计确认上不仅要确认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未发生但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显然,相比之下,采用决策有用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对“什么是有用的信息”的判断太过主观,可操作性低,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监督、评价受托责任,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等。

(二)会计环境的含义与分类

会计系统总是在一定环境中运行,并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对会计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客观条件和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会计环境。按照对高校会计活动的影响方式划分,可将会计环境分为一般(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具体环境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体系、高校自身发展方式、高校基本职能及经济活动特点、内部管理状况、利益相关者等。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并不是截然割裂的,两者水融,息息相通,共同对会计系统的运行及会计信息的供求产生影响,会计环境是两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直接影响高校会计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的重要特点及其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探寻高校会计目标的定位策略。

(三)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定位的基本关系分析

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系统运行的导向,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会计行为主体对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及其需求作出的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定,它既包括了会计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又以一定的会计环境(事实前提)为基础,是主观诉求与客观的会计环境的统一体。纵观国内外会计目标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之间,由于宏观环境或具体环境的不同,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及其需求、会计行为主体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及方式差别很大,导致会计目标的定位及表述方式也差别很大,可见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和制约非同一般。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家和单位内部资源分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因此,既定的会计目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作用于会计环境。如果设定的会计目标适应会计环境的特征,披露的会计信息符合特定环境下的使用者的需求,就会对会计环境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如果设定的会计目标不适应会计环境的特征,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符合使用者的要求或者对其产生误导,就会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负作用。因此,根据会计环境的特征主动、准确地确立会计目标,对会计职能的实现、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客观的会计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目标亦应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二、当前高校会计环境的特点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自建国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呈现出政府高度集权的特点,政府与大学是直线式隶属关系。此时,高校会计和其他行业会计一样,主要是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高校内部管理的工具,只有职能与任务的描述,而没有清晰明确的会计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沿着“转变政府职能”、“明确高校法人地位”两个维度得以逐步推进。目前,从法律上说,高校已成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其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已初步确立,政事不分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基本被打破。由于高校所占有、使用的资源主要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的所有权和占有使用权的分离必然导致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高校管理层必须承担相应的公共受托责任。由此,高校会计不能再仅仅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高校内部管理的工具,其必须向政府报告高校管理层承担的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以政府对高校管理层的委托责任为基础,清晰准确地界定高校会计目标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改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持续推进

为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财政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我国正抓紧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包括高校会计制度在内的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制度,完善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如,《高校会计制度》的修订已发布两次征求意见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也在今年2月15日发布。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其修订注重符合国际惯例,已着手建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概念框架,而会计目标正是框架的逻辑起点。其中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运营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合理配置资源、进行社会和经济决策服务”。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校国际竞争砝码、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为推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增强,高校会计必须要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因此,清晰准确地界定高校会计目标,向国内外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能满足其要求的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改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经费来源和利益相关者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下,高校的经费来源逐渐形成多元化格局。除原有的财政拨款外,还包括学生缴费、银行贷款、科研收入、非学历教育收入、社会捐赠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等。在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除政府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外,高校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还包括金融机构(主权人)、捐赠者、学生家长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但是,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信息需求各不相同且各有侧重,他们的信息需求并不在同一层级上,需求的期望值也不同。其中,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其核定拨付的财政拨款和准许收取的非税收入仍是高校的主要办学资金,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仍是高校会计信息主要的和直接的需求者;高校在办学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通过银行贷款融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据审计署披露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1 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2 634.9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因此,银行也是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一般而言,其他渠道对高校提供的办学资金只占较小比重,对应源于:论文网站http://www.328tibet.cn
的利益相关方对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也相对较弱。

(四)高校自身的基本职能和组织目标的非营利性

高校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其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追求的组织目标是最大化地为社会提供符合要求的高等教育产品及教育、科技服务,这与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高校组织目标在会计信息上的反映,就是政府对高校没有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任务,但有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经费使用绩效、各类教学经费支出及其结构符合规定、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高校会计目标的定位应与高校基本职能和组织目标紧密结合,使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使用者监督、评价高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

(五)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日益提高

高校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办学自主权后,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和生存压力。在经历了“十五”、“十一五”期间规模快速扩张过程后,当前大多数高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来,加快了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型的步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发展方式的转型及办学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内部管理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综合办学效益、效率、效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高校会计信息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基础性信息,准确、及时、相关的会计信息无疑对推进高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着重大作用。因此,高校会计不仅要反映高校资产负债状况、经费收支情况及预算执行情况,其目标还应包括为高校管理层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施科学、精细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如重要教学科研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发展性项目投资分析和预测资料,可能影响高校未来前景的重大事项及应对预案等会计及非会计信息,以帮助高校管理层等使用者提升管理水平,改进资金使用绩效,确保各项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预算的顺利完成。

三、高校会计目标定位的现实选择会计学年论文提纲

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都是以特定的会计环境为研究前提得出的结论,它们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都具备合理性,离开特定的会计环境去讨论孰优孰劣将无法达成一致的结论。高校应根据当前所面临的会计环境的特点,准确界定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特征)及提供方式等会计目标的基本要素,并结合财政、高等教育、财务会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趋势和进程,确立具备一定前瞻性的会计目标。结合前文对高校面临的会计环境分析可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政府与高校之间建立了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加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推进,清晰准确地界定高校会计目标势在必行。当前,在经费来源多元化的趋势下,高校会计目标应定位于满足多元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其中,从宏观经济调控、教育政策制定和评价考核高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角度,政府职能部门仍是高校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需求者,需要高校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可比的会计信息;银行是我国高校的最大债权人,也是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其对高校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在于高校经费收支成果、流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以确认贷款本金及利息能否安全地收回,其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主要以真实、准确和完整为主;对社会捐赠者来说,其所关心的主要是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主要以真实、准确、完整为主。为此,采用受托责任观,向外部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具备真实、准确、全面、可比等特征的会计信息,应成为高校会计基本目标。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日益强烈的形势下,高校会计系统亦应努力为高校管理层等进行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财务风险提供符合相关、重要、及时、实质重于形式等特征的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这样,决策有用观亦应成为高校确立会计目标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当前会计环境下,以受托责任观为基础,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有机融为一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真实、准确、全面、可比、相关、及时、实质重于形式等特征,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经费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重要活动、重大事项等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http://www.328tibet.cn
方面的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监督、评价高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科学决策的需要,是高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而将高校会计目标单一地定位于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都是不完善的。同时,为使会计信息能满足更广泛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还应继续推进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步伐,使高校能采用与国际通行的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报表格式来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专业论文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率先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利于使用者“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进行经济决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我国2007年在上市公司首先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可见,高校会计目标定位于以“受托责任”为基础、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有机融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梁爽.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J].会计研究,2005(1):55-60.财务专业毕业论文
李国柱.我国高等学校会计目标定位——基于环境的视角[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12):84-8

6.专科会计毕业论文

[3] 胡学忠.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具体环境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