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物价货币发行如何影响物价中专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马克思说:“战争是对外掠夺,通货膨胀是对内掠夺。”弗里德曼认为,无论从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超发引起的。而从更本质的角度说,通货膨胀是一种的隐形的赋税,是对所有持币者的征税,持有者越多则征收得多,而持有者少则征收的少,所以通胀看似对富人的影响最大,实则不然,因为富人有很多投资渠道可以规避通胀,而穷人由于对物价更为敏感,通胀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活水平,所以对通胀更为看重。
在1949年前的一段时期,中国人民深受通胀之苦,所以对通货膨胀非常忌惮。在改革开放30年内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国控制通胀方面堪称典范,CPI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我国也不是没有深刻的教训,可以说能取得目前的成果,也是交了学费的。在1988年到1993之间的一段时间,我国的CPI水平曾居高不下,当时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分析CPI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直不分家,财政部一度把央行当作钱袋子,造成货币超发严重。1994年通过了《人民银行法》,该法在1995年开始实施。该法实施的意义极为深远,它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再也不能对政府财政透支,这在法律层面界定了政府不得再把央行当作财政之外又一个钱柜子。如果政府有扩大财政支出的需要,只能靠税收、发行国债和国有企业的收益,而不能靠印子。所以,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里程碑,首次把财政和货币之间进行了隔离,政府主动超发货币的时代结束了。
主动超发货币结束了,但被动超发货币的时代很快又来了。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额呈现了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出口额增长迅速,贸易顺差连年增加,2001年的贸易顺差只有465亿美元,但短短三年后的2004年,贸易顺差就突破了2000亿美元,而到2011年,虽然国际经济环境不理想,但贸易顺差仍超过了4000亿美元。4000亿源于:论文范文格式http://www.328tibet.cn
美元是什么概念呢?换成人民币就是大约2.5万亿元,但是,这2.5万亿元是我们赚取的国外的财富,在国内没有对应的消费商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这些钱要么进口大量的国外商品,要么去国外消费,要么购买大量国外企业、知识产权、固定资产。但国外没有多少商品值得我们购买,想买人家的优良企业和知识产权,人家不卖。都去国外消费呢,我们国家也没发展到这个水平。所以,这些不能花掉的外汇储备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中国的股市、房地产市场,以及各种被炒作的市场乱窜,跑到哪里都会导致物价飞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2.5万亿元还不是最后的购买力,其最终购买力要超过其数倍,因为这是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它会通过商业银行的渠道,周转量扩大4到5倍,让其购买力能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国的外汇储备则有近3万亿美元,按照前面的分析,其产生的最终购买力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根据专家的估计,我国2012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但是我国同期的GDP却只有约50万亿元人民币,货币供应是GDP的两倍。
货币超发是否会对CPI造成实质影响?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货币的会影响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传导过程。对于货币影响物价的流程,有经济学家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货币就有如高山流水,从山顶奔流而下,途径江河、汇聚溪流、灌溉农田、最终注入大海。途中各支流的吸收和注入有可能会严重改变上游的来水量。同样的道理,新增货币并非全部注入实体经济,而是要经过资本市场、资产市场、银行等多重市场的分流,最终才会注入实体经济对物价产生影响。”早在1991年,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易纲,在《中国经济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发问:为什么改革以来中国货币供给的增加,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值与物价指数增加值之和,但物价却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易纲认为超发货币被市场化改革推动的货币化所吸收,在当时体现在民营企业快速增长和住房改革等对货币的额外需求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撰文指出,:“货币供应量很快就超过当时统计口径的‘实体经济’的需要,表现为超经济发行,即所谓‘货币超发’,但实际上,货币供应不仅是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还需满足服务业及金融市场的需要。”
概言之,无论是主动超发还是被动超发,在被各种货币化方式用掉之后,渗漏出来的余额将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但这个数字有时又是难以量化的,因为吸纳货币的方式除了股市、房市和迅速发展的服务业之外,还有许多不透明的渠道,比如灰色收入、对文物和黄金的投资等等。无论怎样,货币超发都是需要慎重关注的,因为如不慎放出这只笼中虎,其产生的代价将让整个社会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