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作业作业成本法在企业预算管理论述与运用书写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4202(2012)12-000-02
摘要预算管理作业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企业与员工个人和谐发展的有效工具。但要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管理”作用,应以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为基础,严格执行预算,认真考核预算,分析评价预算管理的执行结果。为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及预算分析评价的合理性,本文把作业成本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以增加预算执行过程的可操作性及考核评价的可依据性。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考核评价 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需要构建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增强所需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为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作业成本法(以下简称ABC )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成本法的种种局限性,实现了间接费用的合理配置,由此得到诸多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总结来看,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流程:作业成本形成(以资金动因为依据,实现资源费用合理配置)——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以成本标的消耗的作用量为依据,实现作业成本的合理配置)。

一、ABC法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的动因与意义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参与对成本动因的相关问题研究,为成本动因理论创新注入永久活力。随着企业和作业成本系统的发展,将成本动因合并到代表性成本动因问题日益突出,该问题一直作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问题,其中理论界借助矩阵理论,就多成本动因合并问题做出相关性论述: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合并成本动因的数量属性差异对相同环节的被合并成本动因的确定影响不大。企业为提高产品成本的准确性,需要企业确定系数(各被合并作业成本库的资源费用与全部被合并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资源费用比重),确定代表性成本动因的理论依据(被合并加权平均成本动因),并实现合并成本动因合理分组与合并,从而大大提升企业产品的准确性,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业成本法理论和方法对企业决策、作业基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业务中涉及到多种不同性质的作业,并且各性质下的作业成本动因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形势下,运用作业成本法系统实现间接费用分配时,企业使用的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计算的产品成本呈现正相关性,即企业使用的成本动因数量越多,分配计算的产品成本越精确;反之亦然。就当前作业成本法实施状况看,当前企业大都采用ABC和ERP的分离模式,此时即涉及到技术实现上的难度,又涉及到成本效益。当前,ABC在各国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为各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同时,ABC也给企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即ABC的实施成本较高,ABC系统较复杂,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不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为规避这一现状,需要企业着手于合理选择成本动因,并制定有效措施,从而降低ABC系统的复杂性和实施成本。针对于成本动因的选择和相关措施的制定问题,学者们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这里将针对于部分学者的观点进行一一阐述:

二、ABC法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理论概述

王平心、李补喜及陈琳结合矩阵理论,针对于企业产品成本动因最少个数和成本动因合并问题做出分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作业成本模型中系数矩阵的秩是影响产品成本精确性最小成本动因个数的关键性因素。若一个成本动因可表示成若干个成本动因的线性组合,则这个成本动因便被其他相关性成本动因合并。
Babad、Balachandran针对于两个成本动因合并引发的成本差异性问题做出分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完全相关的两个成本动因能够实现合并,并且合并后对产品成本的精确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Homburg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于成本动因的近似合并问题做出分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成本动因的发展,企业可由一个成本动因被另一个成本动因合并演变为一个成本动因被一组成本动因合并。
本文以矩阵理论为研究依据,结合实际过程中成本动因被合并现象,得出相关性结论:一方面,明确了被合并成本动因的合并去向,确定了代表性成本动因;另一方面,为落实ABC,以消耗资源成本最小化实现成本动因合并奠定了基础。ABC系统实施时,需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确定可能发生的作业,之后实现工作属性相同作业的归并。若相同工作属性的作业已实现归并,资源费用已实现合并,成本动因已实现确定,但企业内仍存在大量的成本动因,ABC仍较复杂,此时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系统虽能够提供一定的产品成本,但无法准确的理解作业成本系统,难以准确把握管理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为规避这一不良现状,需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动因进行近似合并。即确定企业中可以合并的待合并成本动因子集和确定不能予以合并的代表性成本动因子集。代表性动因作为企业开展ABM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涉及到产品多样化、管理的目的等多个环节,极易扭曲企业产品成本,难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信息需求。所以企业需进一步规范成本动因对应的作业所处的生产环节或业务流程,对合并成本动因有效划分为多类,之后将各类合并成本动因合并到相关环节的代表性成本动因中。
上述定理为作业成本(ABC)系统实现多成本动因合并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在选择代表性成本动因时尽可能选取接近于被合并加权平均成本动因的成本动因,其中被合并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资源费用总和最大程度上决定着被合并加权平均成本动因与代表性成本动因的接近程度。当作业成本库归集的资源费用较小时,企业可适当放宽代表性成本动因的选择要求,切实规避盲目选择和合并成本动因的行为,防止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三、ABC法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

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法来说,其以产品为计算对象,以“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预算摘自:学士论文http://www.328tibet.cn
”流程为预算编制思路,但未涉及到产品成本发生的必要性、成本可控性等因素,以至于传统成本计算法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难以满足现行企业预算管理的需求。而作业成本计算法恰恰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法中的缺陷,该方法注重揭示和协调资源与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目的,对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来说,以作业为基础预算编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方面,企业需增设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由该机构承担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执行结果的监督和考核等职责。同时,组织企业财务、生产、销售等部门管理者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承担财务信息收集、分析、筛选、记录及传递等职能,从而为企业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为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责、权、利,增强企业对各责任单位的可控性,需要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生产特点对作业、作业中心进行有效划分,并且生产部门需做好作业、作业中心划分状况的定期汇报工作。

2.预算执行

通过落实预算部门的信息反馈职能,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编制或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之后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或修正。另外,充分调动预算管理系统的预警作用。即当企业中某一作业数量远远高于本期预算数量时,需要预算部门分析该作业中心的工作效率,检查增加作业数量是否合理,产品质量是否得以提高,若未达到满足预算部门目标,需及时予以完善。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3.考核评价

以作业及作业中心为对象的业绩评价相对于传统预算管理系统的业绩评价更有针对性,预算执行情况可追溯到具体部门(作业中心)甚至个人,强化了预算的权威性和评价的可操作性。针对具体作业分析其资源消耗与预算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是否在相关作业中心的可控范围之内,给予必要的奖惩。
参考文献
李玉英,韩道琴.论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04).
林姚嵩.作业成本法应用初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3]陈余.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消费导刊.2006(12).
[4]范娟.析成本管理之作业成本法.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2006(S1).
[5]吴胜利,格根哈斯.作业成本法在公司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