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公办基于治理结构视角公办高校融资渠道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的融资渠道不畅,债务负担沉重,可持续发展存在隐患。文章归纳了我国公办高校主要的融资渠道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治理结构对公办高校融资学位论文http://www.328tibet.cn
渠道的影响,并针对改善公办高校治理结构,建立公办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筹措教育资金,以拓宽公办高校融资渠道提出了政策建议。会计毕业论
【关键词】 公办高校; 融资渠道; 治理结构

一、当前我国公办高校主要的融资渠道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公办高校主要的融资渠道

1.财政拨款是公办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主要是指以及地方各级财政在预算内列支并拨付给高校的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其他经费拨款等。能获得稳定的财政拨款支持是公办高校区别于民办高校的重要标志。
2.学费收入是公办高校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学费是受教育者直接承担的教育成本,学费收入随收费标准、招生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收费标准受国家教育政策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约束,公办高校只能通过努力争取生源来保证学费收入的规模。
3.商业银行贷款为高校提供规模扩张和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远远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公办高校纷纷向商业银行贷款融资。商业银行贷款能及时解决高校规模扩张和基础建设急需的资金,但高校需承担按期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二)当前我国公办高校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1.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正常用于教育的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发达国家达到9%,而我国4%的目标至今尚未实现。原因在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国家财力有限。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教育财政拨款体现了倾斜性,以实现均衡发展。目前,国家教育支出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义务教育,而在公办高校之间又倾向于支持高水平大学。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财政拨款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模板

2.学费收入增长受限会计大专生毕业论文

1998年以后,公办高校学费标准迅速增长,现在公办高校每生每年交纳的学费在5 000~6 000元左右。如果用我国国民平均收入来考察公办高校学费标准的话,目前我国公办高校的学费标准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公办高校的学费标准大大超出了大多数国民的承受能力,众多学生及其家庭难以承受学费继续上涨的重负。

3.商业银行贷款给公办高校带来沉重的债务压力

为应对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资金需求,公办高校向银行借入巨额资金,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压力。2007年吉林大学爆发的“债务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公办高校债务的广泛关注。根据北京大学一个课题组2007年对76所部属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发布的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76所部属高校贷款总额已达336亿元,平均每所达

4.4亿多元。沉重的贷款压力,使我国公办高校举步维艰。

4.经营收入具有不稳定性

校办企业拥有高校的固定客户资源,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又可以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是公办高校自筹资金的一个来源。但由于经营行为固有的市场风险及企业组织的委托风险,校办企业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公办高校可以通过校办企业实现产学研联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不能依靠校办企业的经营收入解决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

5.科研收入的支出范围受限

科研收入是高等学校向政府、社会、企业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的收入。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都要根据拟定的预算列支以弥补科研成本,公办高校对其进行统筹使用的能力受到限制。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6.捐赠收入仅是杯水车薪

捐赠收入可以发挥帮助少数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及小规模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的作用,但与高校基础建设的大额资金需求相比仅是杯水车薪。国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政府对教育捐赠的激励力度不够大,目前我国公办高校经费中捐赠收入偏少。

二、治理结构对公办高校融资渠道的影响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公办高校治理结构的含义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范文

借鉴企业治理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将公办高校治理结构定义为:公办高校为协调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各组织机构的权力配置、制衡与激励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科学的公办高校治理结构应以决策、执行、监督分离为约束特征,以绩效考核为激励特征。

(二)我国公办高校治理结构的特征财务类论文

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学校的直接构成要素,与学校的命运休戚相关,是公办高校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政府是公办高校最主要的投资者,其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目标而关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公办高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他投资者、债权人等通过高校获取经济利益的群体是公办高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学术机构、校友等社会力量,是公办高校的次要利益相关者。
管理者拥有管理学校的直接权力和全面掌握信息的便捷通道,左右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在很多情况下很难通过行政手段达到管理目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尽管管理水平可能比较高,也有参与学校管理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其权利和获取学校信息的渠道,其对学校运行管理的约束力十分有限。这种局面不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办高校管理者进行监督。
在高校内部,一方面由于管理者的责任与权力不对等,学校办好办坏与管理者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缺乏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行政化色彩浓重,决策、有效监督为特征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尽管我国已有少数公办高校建立了董事会,但与国外的学校董事会相比,其在公办高校治理中的作用甚微。在美国,学校董事会一般由外界人士组成,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与学校领导班子的职务分离,在学校重要事务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公办高校的董事会成员基本上都是通过资金赞助产生的,对公办高校的重大决策影响甚微。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http://www.328tib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