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盈余内部审计对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作用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盈余管理行为在上市公司中屡屡发生,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非常大。而要缓解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本文从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机方面来分析内部审计对其的抑制作用,并针对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 动机 信息不对称 内部审计 抑制会计专业相关论文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际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案件屡屡发生,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美国安然、世通公司了。国内企业由于受市场的制度性特征、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等政府行政手段的影响,使得上市资格在中国成为一项具有很高价值的“壳”资源。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成常态。已上市的公司会设法保住上市资格,而未上市的公司则会设法取得上市资格,以便能够利用资本市场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诸如琼民源事件、郑百文问题等,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和无效的社会资源配置。这些事件的爆发,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对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盈余管理的关注与研究。

一、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盈余管理即是“披露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允许的范围内对会计盈余信息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它是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毕业论文财务
由于很难找到显著的证据去证明企业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所以在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确定管理者是出于何种原因而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分析和总结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必要的。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配股、ST及终止上市的硬性指标就是会计盈余信息。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管理者会想方设法粉饰会计报告信息,达到某种无法明言的目的,从而就产生了盈余管理行为。

二、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

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随着美国安然、世通等国际大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人们不禁反思:美国当时有众多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对企业的监管体制非常严格。此种情况下,仍出现如此多的财务丑闻,人们才不得不把关注的焦距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于是,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9年正式提出了内部审计。2003年《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内部审计成为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而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我国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出台,完善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这些制度规章的出台对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内部审计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般地,设计合理、运作良好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反之则可能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创造条件。良好的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能够发现和控制管理层粉饰财务数据的现象;维护着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受托责任,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降低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

(一)良好的内部审计机制能抑制企业盈余管理

从以往研究者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中,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获利能力,其会计政策更加稳健,可以减少会计差错,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机会。
2.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常设机构,对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都很熟悉,比外部审计拥有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资源。因此,内部审计更有可能发现盈余管理行为,更有利于降低盈余管理程度。
3.内部审计应是独立于管理层以外的控制层,直接对最高决策人员负责。它的存在能够对管理层产生威慑作用,约束管理层操纵会计报告的行为。当公司管理者企图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会计报告时,内部审计能够参与对盈余管理的侦查,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并报告。大学生会计论文
4.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一方面可以缓解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平衡和制约各公司治理主体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对管理者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对其产生威慑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有利于降低盈余管理程度。
5.内部审计还能为外部独立的审计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的监督。因而能够增加外部审计发现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有限

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对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企业,其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我国内部审计应用情况是很有特点的,不同类型行业、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公司在内部审计应用效果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相应的环境。由于管理层不认可、不配合内部审计的工作,比如限制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不提供审计所需资料、干扰审计正常工作等,使得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充足的资源,审计效果不好。
2.过分地依赖外部审计的作用。外部审计进行审计的信息主要是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其对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都不熟悉,这样就可能导致对盈余管理监管的疏漏。
3.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较差。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差,就不能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指导,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并且不能够协助董事会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无法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4.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胜任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率的内部审计部门将离不开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但有的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为非专业审计人员,根本无法胜任审计方面的工作;或者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