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绩效我国政府绩效预算目前状况与困境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14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当前世界各国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政府绩效预算将对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从绩效预算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大学生会计论文
[关键词]绩效预算;现状;困境
[]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52-03
“绩效预算”,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美国,它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标准、以业绩评估为核心、以落实与监督公共财政受托责任为目标的新型预算管理方式。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助于强化政府行政行为的责任,更加关注政府支出的效率和结果。
1绩效预算的动因与现实意义
由绩效预算的内涵和特点可知,政府绩效预算的推行,可以促使相关部门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这对于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效率、改善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有着积极指导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施政府绩效预算在我国势在必行,有其改革的现实意义。

1.1绩效预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7)》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估体系”。2007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2012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是2012年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由上可知,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绩效预算工作,甚至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因为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开展绩效预算工作,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需品之一。

1.2绩效预算是政府体制深化改革的动力

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对于指导各级政府的年度预算编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改善官民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有着积极的改善效用。同时,它也将成为我国政府在重大项目决策方面的重要依据,促使决策结果最大化降低行政成本,力争做到优化资源配置。另外,它也可以推动政府决策的化、科学化进程,改善政府现有的管理模式。

1.3绩效预算是政府各部门高效协作的纽带

绩效预算可以有效地衡量政府各部门的目标,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更好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解决政府“不作为”和公共产品提供效率低的难题。部门上报的业绩和预算指标被审核通过后,可自行调整实现业绩指标的具体方式,便于调动预算单位的积极、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工作性质相近的两个部门或地区在对比完成同样任务所需的资金额差异时,能清晰高效地找到低效或无效资金使用部分,便于财政资金得到优化配置。如此,绩效能够为同一部门内不同机构或不同部门之间相关的规划提供中肯的参考方向。而且,这些规划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规划管理中的虚报、瞒报问题。
2我国推行绩效预算在地方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4 年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为基础的财政管理体制,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以绩效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尚不健全,亟待改善。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使得具体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也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2004 年8 月,广东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成立。同时,由广东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和人事厅等四部门联合制定的《广东省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也已开始生效。 该方案对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指标体系、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分类实施等方面的内容都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
同年,南海区改革亦开始。财政相关部门对支出部门的项目申请进行预审时,增加了“专家集中评审”的环节,旨在增强预算决策过程的理性。南海区在绩效评估时注重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更强调技术和理性,便于优化项目决策。
2005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展了绩效评价试点;2006 年2 月,区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上海浦东新区绩效预算改革试点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07 年6 月,发布《浦东新区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辖区内各支出部门实行绩效预算管理。2008年,先后制订《推进绩效预算改革》计划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规程》,并印发了《浦东新区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行政首长问责办法(试行)》。浦东新区在推进绩效预算方面的亮点在于对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的关系与分工进行了精心设计,势在加强决策与评价的结合力度。
2007年,上海闵行区的绩效预算改革是以预算监督改革为框架、以绩效评审为重点,以结果为导向,以项目绩效作为评价和讨论的基础,以项目评估分级为工具的系统改革。其基本取向是细化、明确、强化人大对预算的监督,基本措施是通过项目评审和听证会来修订预算草案。最主要的改革措施在于重视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评审和听证会,尤其是以项目评估分级工具(PART)的修订版为基础的项目评审。
综上,近几年各地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使我国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初步取得以下成效:试点地方制定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办法和规定已初步成型,且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长期效益评价和短期效益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统一性指标和专门性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并能将制度、方法在具体项目中实施应用,为规范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和程序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进一步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当然,各地绩效评估的时间不长,绩效信息的获取与甄别,可能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有效应对;对已取得的成效要坚持,并积极完善提高,保证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和使用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http://www.328tibet.cn
价值。 3绩效预算在我国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在绩效预算试点工作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必须得承认我国较其他西方国家“起步晚、发展慢”的客观事实。

3.1实施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会计与审计毕业论文范文

西方发达国家是基于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和财政公共化程度的大环境下开始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条件下,公共财政能为绩效预算提供较为完备的制度条件,且具有弥补市场失效、对市场活动及主体平等对待、非市场营利性、法治性等优点。政府绩效预算需要公开和法治的环境。作为公共服务的消费者,纳税人可以通过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从而影响政府行为,完善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机制改造。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虽发展较快,但仍会出现“基础不厚实、市场效用力不足”的问题,这为高效开展政府绩效预算增添了前行阻力。

3.2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我国建立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的基本思路应是:按照公共财政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财政支出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体系。如此发展,才能保证绩效评价机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目前我国绩效评价机制发展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绩效评价主体方面:政府预算绩效考评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多个方面。实行绩效预算的国家对此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绩效预算评价机构,作为绩效预算的执行主体。然而在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权威性的综合管理机构,没有建立起囊括人大、审计部门、民间评价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多层次、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主体机构,这不利于保证绩效预算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2)绩效评价标准方面:绩效评价工作需要一套建立在严密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

一、完优秀毕业论文网http://www.328tibet.cn

整的指标体系,并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然而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少数地区,在评价一个项目是否立项或一个部门申请拨款是否予以批准时,多元化的公共部门设置了很多指标,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而且,部分指标设置得过于粗糙,妨碍了评审的科学性,同时一定程度也降低了评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了财政资金的配置和利用。
(3)内外监督体系方面:美国国会于1993年1月通过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由以副总统为首的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来专门负责其监督与实施。而我国目前财政监督的范围、内容和方向都同预算改革与发展有不适应之处。各级财政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分配、轻监督”的问题,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也主要监督各预算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规范性,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社会效果的关注不够。此外,部门内部缺乏可靠的权力监督制度,在“财务一支笔”的模式下,部门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很低,财经纪律被弱化,各级政府的部门财政预算支出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得不到有效地监督。
(4)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绩效预算管理机制是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不仅要收集大量基础数据,还要做大量细致、深入、烦琐的调查研究以及测算、分析、研究工作,涉及包括经济、管理、统计、社会、文化以及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没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是不行的。然而我国起步晚、发展慢,绩效预算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比较成熟、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进行此项应用研究的学者和人才还不是很充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绩效预算的实行与推广。

3.3绩效预算信息透明度和法制性较低

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法制性是实行绩效预算制度的需要,更是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责任。然而,目前我国财政透明度还比较低,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很少涉及收支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结果与各项财政政策,使得公众信息匮乏,无法有效监督政府各部门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落实情况。
绩效预算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推动美国政府再造的纲领性法律——《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比过去借助于总统指令(Presidential directive)推动改革,更能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稳固的基石”。而我国目前推行的《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财政支出均侧重于资金投入的管理和监督,而对资金产生的投资效益则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只有颁布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制,我国绩效预算的法制性才能得以提高。

3.4激励机制不完善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来实施绩效激励机制,可最大程度减少财政资金浪费情况,并能够给予各部门与之实际工作效果相匹配的财政预算,做到奖优罚劣,鼓励效率高的部门更加高效,刺激效率低的部门努力改善不力的现状。这样能够保证预算分配合理,机构精简高效。然而我国面临的现状是缺乏有效、系统的激励机制,这使得政府无法根据各部门绩效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即各部门的预算支出资金没做到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以前预算不考虑绩效,只是通过增加预算拨款来弥补工作上的无效性。在此机制作用下,政府各部分争相向上级汇报困难,借此争取更多财政资金,致使行政工作愈加缺乏有效性,滋生“投入多、受益微”的问题。

3.5预算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公共支出预算管理过程中,财政部门高效的预算管理能力除关注支出预算的编制、下达外,还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它既注重量的核对和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又注重对质、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支出合理性等方面的分析。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的“官本位”思想残余使得下级只对上级负责、不对公众负责,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更多地追求行政效率,忽视财政效率,对绩效预算管理的应用产生巨大的抑制作用,这种垂直管理的旧官僚体制模式不符合绩效预算所要求的平等、、负责、透明的政治模式的要求。同时,政府官员往往利用公权来对绩效管理进行制衡,从而给自己减压,甚至通过造“假政绩”来维护和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如此造成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影响政府绩效预算体系的整体进程,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改革构成了较大的障碍。
4政策建议
推行绩效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由于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且我国的绩效预算管理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规范的绩效管理模式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绩效预算发展现况,且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广”原则,走“渐进式”的改革道路,确立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取向,并通过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和搭建绩效预算运行框架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置和配套改革,达到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目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基础,才能为今后全面推行绩效预算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车世.我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陈奇星.绩效预算改革的“浦东模式”:特点、成效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0(8).
[3]刘继东.中国地方政府绩效预算进展评估[J].学理论,2009(31).
[4]彭锻炼,左武.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与目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
[5]肖丽雅,刘炯.政府绩效预算与我国公共财政改革[J].当代经济,2008(4).
[6]游祥斌.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估制度刍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9(8).
[7]游祥斌.试论绩效预算改革的战略规划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8]张庆亮.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郑介介.浅谈我国政府绩效预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10]郑云,王秋爽.政府绩效预算制度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