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位置: 大雅查重 - 范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版权: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财务管理方向学生的培养,单纯地给他们讲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实现理论与实务的融汇贯通。而案例教学与这一培养理念完全契合。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学科理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财务管理案例》目前已成为各大高校财务管理方向学生必修的专门课。但是,从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来看,问题还较多,与课程设置目标的实现仍存在较大差距。笔者作为讲授《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一名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感受,撰写本文以总结这门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缺乏有用的、针对性强的财务管理案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获取渠道的局限性,大多面临第一道关—— 财务案例带来的尴尬问题,主要有。
缺乏最新的财务案例。财务管理是一门发展性的学科,其理念与手段都存在很强的时效性,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使用很多年以前企业发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固然经典,但其经验教训的现实有用性却是非常有限的。
缺乏针对性强的财务案例。有些案例,只是涉及到一点点财务问题,但大多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师拿到课堂上去让学生讨论,势必效果不好。再如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案例,由于其内部性较强,难以找到公开的资料,所以与这个专题相关的案例也很少,常常是教师拿到课堂上的并不是投资案例。
缺乏契合中国现实的案例。目前财务管理案例大多直接从国外教材中引用,教师进行若干加工后让学生讨论,但这些案例存在的一个致命问题是,案例背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难以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
缺乏积极正面的案例。由于媒体报道、索取资源等因素,教师一般能得到的案例大多为负面的理财案例,即企业因为理财不善而遭遇倒闭、破产或重组,然后让学生讨论其中的理财经验教训。但这很容易误导学生,且存在以偏概全等问题。
二)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案例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案例都会黯然失色。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却常常面临此类问题。由于本科生已习惯了高中阶段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习惯了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因此有些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更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导致每次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讨论的少,甚至有时还出现冷场的情况。
根据笔者观察,在案例讨论和发言环节,很多小组都是一两个人主要参与,发言、撰写分析报告由他们全部包揽,其他人只是做听众或是旁观者。
这与案例教学设计的初衷—— 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严重不符的。
三)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财务管理案例这门课程的考核,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即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非常严格,学生对这门课能引起重视,且流程容易控制,但缺点也非常明显,第一, 平时成绩的比例太低,且评定存在较强的主观性,第二,期末闭卷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都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但这种死板式的考核方式容易约束考生的思维,达不到这门课的考核目的。与其让学生倒背如流不如让他们真正学会理解和运用。
第二种考核方式是教师给学生命题,或给学生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然后把分析报告呈交给教师,由此给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非常灵活,且符合这门课的考核目标,但缺点是学生容易“放鸭子”,即学生不会认真对待,常常是交过来的报告有很多“拷贝版”。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科学的考核方式也是这门课程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攀的改进对策一)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案例的获取渠道赖恩曾指出一则好案例应具备以下七个特征:
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包含于学科内容;提供分析的资讯;有冲突的元素;鼓励学生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立场;包含许多待定的议题;有超过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财务管理案例的获取渠道不仅包括经典案例教程,还包括如下几方面:相关理财期刊提供的案例;上市公司年报、中报等信息披露(如笔者曾经利用ST东航提供的年报让学生去模拟管理层去讨论如何帮公司转亏为盈,讨论效果良好);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提供的案例如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案例);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编写案例;师生的实践活动及横向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案例等。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学会筛选、甄别,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也无形中培养、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最后,在师资方面,学校还要积极利用当地社会资源,聘请CFO进入课堂,分专题讲解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实践,或是让教师去企业实地考察或挂职锻炼,获取最真实的案例。
二)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有学生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教学方法存在不足。针对这一点,首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先发放案例,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案例的熟悉和资料的查阅;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金融环境知识。
并设计好思考题,去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讨论。其次,在课堂组织环节,每个案例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这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因为每个人最终都得发言,没有“漏网之鱼”,对于比较害羞、内向或不愿参与的学生,教师必须记住他们的名字,在适当时点名让其发言,使他们认识到积极发言的好处。或是把一向沉默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沉默时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与引导,在学生发生争执时又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案例课堂中,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课堂规则的制定者、案例讨论的主持人和课堂进程的控制者。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
三)采用平时讨论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如果不把平时案例讨论的表现融人到期末成绩中去,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课程中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考核力度,将其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具体考核办法可以是教师在每次讨论完后进行评定,然后公布。另外,期末考核也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即每位学生都要就一个问题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考虑采用面试型的考核,即学生与老师单对单,抽取案例,然后在特定时间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平时的积极性,又强化了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去会诊“财务问题”,回来后让学生交出“会诊报告书”,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